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商务动态

设立专项贷款 拓宽直融渠道 发展现代保险 金融助推榆林产业转型升级

2016-01-22 17:00:21 来源:陕西榆林商务之窗 浏览:1354
A+ A A-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资金制约,我市金融机构改革创新,通过创新融资途径、设立专项产业贷款、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发展现代保险业等多种金融工具,破解资金“瓶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优化信贷结构 设立专项产业贷款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目前,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7家(包括12家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网点635家。金融机构主动对接经济转型升级的资金需求,“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2015年1—11月,全市银行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2595.97亿元,较年初增加67.79亿元;贷款2005.83亿元,较年初增加70.09亿元;区域存贷比77.27%。

    搭建政银企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政银企沟通合作机制,2015年撮合融资690亿元,占全市年底贷款总额的35%。

    找准金融支撑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各金融机构调整贷款方向,设立主导产业、传统特色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新型产业等专项贷款,建立专业支行、特色支行,推出专门信贷产品,金融产品和服务对象进一步多元化。

    2、发展多元资本市场 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我市出台《榆林市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取得裂变式的快速发展,陕西通海绒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资本市场正式挂牌,神木德林荣泽能源运营股份有限公司获批上市“新三板”,陕西三愚煤炭集运股份有限公司、陕北矿业集团、北元化工等公司积极推进上市。上市后备企业30家,涉及新能源、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等多个行业,引领榆林经济在新常态下走出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实行债券融资,近三年共成功发行5笔计79亿元公司债券,3笔非公开定向债务共25亿元。探索发展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资本工具,拓宽融资渠道。

    3、发挥保险保障作用 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发挥保险业经济“助推器”功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开办险种分别有奶牛、能繁母猪、大扁杏、玉米、马铃薯、苹果、红枣等10个险种,去年共实现农业保费收入5050多万元,为农业发展、农民安定提供风险保障。

推动保险业服务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市发改委建立保险资金投资项目库,探索政府与保险机构之间的资金运用对接机制,目前中国信达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榆神管委会达成投资意向,投资10亿元。人保资产投资管理公司拟对府谷清水川低热值燃料资源综合利用电厂项目投资12亿元,主要以“债权融资”的方式进行。

    4、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我市经济增速放缓,随之而来的区域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幅上升,金融风险有所集聚。面对风险,全市上下联动,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排查各类金融风险隐患,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化解“两高一剩”行业结构调整时暴露的金融风险。加快处置非法集资案,化解民间融资风险,引导金融对守信企业的支持,公布失信人员名单3批225名,对“老赖”采取制约措施,优化金融运行环境。